从6个用户到百万级工具:iTab独立开发的副业逆袭之路
iTab 是一款主打「高效 + 美观」的浏览器起始页工具,支持 Chrome、Edge 等主流浏览器。它打破传统浏览器主页的单调模式,用户可自定义壁纸与布局,同时集成日历、天气、待办清单、书签管理等实用组件,还提供 AI PPT 生成、PDF 转换等增值功能,旨在让每一次打开浏览器的瞬间,都成为高效工作与舒适视觉体验的开始。
副业萌芽:从 “简历作品” 到初心觉醒
2020 年,在北京一家 B 端 SaaS 公司做前端工程师的王晓冬,带着 “给简历攒作品” 的简单想法,开发了首款浏览器起始页 “Lingo”—— 名字取自当时的女友(如今的妻子)。由于既没推广也没维护,这款仓促上线的产品最终只收获了 6 个用户,静静躺在网络角落。
转折发生在 2021 年。一次刷 B 站时,一个浏览器标签页分享视频突然点醒了他:“手机端的小组件既实用又美观,为什么 PC 端没有这样的产品?” 当时的主流浏览器主页要么广告泛滥,要么功能呆板,王晓冬敏锐捕捉到这个未被满足的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他厌倦了自己 “凭激情做事、半途而废” 的玩家心态,渴望完成一个真正的闭环产品。
孤勇开发:400 小时的细节执念
2021 年 7 月,王晓冬正式启动 iTab 开发,原以为 “半个月就能搞定”,却在细节打磨中不断投入更多精力。为了实现 “浏览器上的第二桌面” 理念,他将日历、天气、书签等高频功能做成轻量卡片,甚至让侧边栏背景色随壁纸自动变化 —— 这并非简单的半透明效果,而是反复调试的视觉巧思。
那段日子,他的时间被切割成精准的碎片:早上 7 点半起床写代码,8 点半切换到主业工作,午休时间继续迭代 iTab,下班后再奋战到凌晨 1 点,周末更是保持每天 14 小时以上的开发强度。两个月下来,投入时长超 400 小时,头发长到能绑起来,终于在 10 月迎来产品上线。
冷启动破局:从社区留言到 B 站爆火
没有营销预算的王晓冬,只能用最 “笨” 的方式找用户。他在 IT 之家、掘金、即刻等技术社区发帖,在程序员微信群里真诚自荐,靠着 “不扔链接、只讲痛点” 的诚意,攒下首批 1000 个种子用户。
真正的转折点在 B 站。2021 年 12 月,他抱着尝试心态参加 “科技猎手” 投稿活动,发布视频《我一个人肝出来的 iTab 标签页》。没想到大众对独立开发者故事的好奇,让视频获得 30 多万播放量,自媒体自发转发带来连锁反应。上线 5 个月,iTab 在 Chrome 应用商店下载量突破 50 万,日活达 13 万,评分高达 4.92 分。
成长阵痛:从单人作战到团队抉择
用户激增的喜悦很快被现实压力取代。数百万用户的反馈涌入后台,服务器成本持续攀升,单靠淘宝联盟推广和用户打赏根本无法覆盖开支。更棘手的是,“一个人肝代码” 的模式,再也跟不上用户对新功能的期待。
2025 年初,王晓冬做出艰难决定:组建团队。他招募了前端、后端、设计师和运营伙伴,却立刻面临新挑战 —— 团队开销让盈利压力陡增。经过反复权衡,他们推出 “核心功能永久免费 + 增值服务订阅” 模式:AI PPT、PDF 转换大师等研发成本极高的组件纳入会员体系,同时保留换算器、录屏等功能免费使用。
“宣布订阅制时特别忐忑,怕辜负用户信任。” 但这份坦诚换来了理解,AI PPT 组件上线后,仅凭免费体验额度就收获大量好评,不少用户主动订阅支持。
副业启示:从玩家到创业者的蜕变
如今的 iTab 已从副业项目成长为拥有稳定团队的产品,王晓冬也从 “前端工程师” 转型为 “独立开发者”。回望这段经历,他的感悟藏着所有副业者的生存密码:
- 痛点即机会:从手机小组件到 PC 端效率工具,精准捕捉未被满足的需求是成功的起点;
- 执行力为王:400 小时的持续投入,比 “完美灵感” 更重要;
- 用户共成长:早期种子用户的反馈迭代产品,后期真诚沟通赢得付费信任;
- 商业化平衡:拒绝强制广告,用 “增值服务” 实现产品可持续。
“iTab 不只是我的作品,更是我们共同的数字家园。” 这句话或许正是这个副业项目能走得长远的核心 —— 它始终记得为何出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