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愿力 > 业力 > 能力”: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,不是能力,而是这个看不见的力量
罗振宇的访谈中提到一个概念:“其实能力不重要,更重要的是业力和愿力,愿力 > 业力 > 能力”。能力不重要,可能有点绝对🤔。换个角度,只要你的愿力够大,你就能抵消掉那些业力,让你的能力不断地发挥出来(或者终将转化为你的能力)。
在我的实际生活体验中也确实能真切的感受到“愿力”的强大能量,所以分享给大家☀️。
什么是能力?
通常指的是完成某件事情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和才能,包括:知识、技能、经验、体力等等。比如一个人拥有高超的编程能力、出色的沟通能力或者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什么是业力?
业力,是由你过去的每一个选择、行为、念头所编织成的一套强大的“默认设置”和“惯性轨道”。
它无形地塑造着你当下的环境、认知模式、性格习惯和人际关系圈,并产生一种巨大的牵引力,让你不自觉地沿着既定轨道运行,即使这条轨道可能并不通往你真正想去的地方。
这里我就突然想到了樊登老师举过的例子,他说他们公司有一个小伙子其实能力很强,应该是985或者是211的一个很厉害的大学生。然后他在公司工作了几年以后,突然有一天说:“我要回老家。”问他:“那为什么你要回老家?”他说:“因为我父母要回老家去考公务员。”问他:“为什么?你想回去考公务员吗?”他说:“我不想,我想留在大城市。”问他:“那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呢?”他说:“因为我父母想让我回去。”
- 过去的因: 从小到大“听父母话”的每一个选择。
- 形成的业力(默认设置): “遇到重大决策 → 交由父母决定”的思维和行为惯性。
- 产生的束缚: 这种惯性(业力)的强大牵引,完全覆盖了他自身“想留在大城市”的意愿和“985能力”的资本,使他无法做出新的选择。他已经被这套“默认设置”编程了。
回到我做副业社区本身也是有非常多的业力,比如按照自己的预估,这也太花时间了,比如朋友会觉得知识付费已经是夕阳赛道了,不如做 AI 呢等等。
业力是如何困住我们的呢?我按照自己的理解,大概分为 3 种:
- 思维的业力: “我从来就是这样的人”、“这件事肯定做不成”。这些自我设限的念头,是过去失败或他人否定留下的业,它让你在起点就选择了放弃。
- 习惯的业力: 明知熬夜不好,到点却依旧拿起手机;明知需要学习,却总想“明天再开始”。这是由无数个“上一次”的放纵所累积的惯性力。
- 关系的业力: 你最亲近的家人、朋友,他们的爱和担忧也可能成为一种业力。他们的认知天花板,会无形中成为你探索世界的边界。
看到这里,想必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业力大于能力了。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,影响的因素真的不要太多,这些因素往往会限制住他发挥出应有的能力。
什么是愿力?
我们常听说,人在低谷时要“发大愿”🙏,最终会显化到自身。这听起来玄妙,实则是一种顶尖的生存策略。
愿力,就是你内心深处那股“非做不可”的强烈信念所产生的力量☀️。 它是一种主动的、指向未来的核心驱动力。
这股力量强大到足以让你:
- 对抗不确定性,在挫折与嘲笑中锚定自己;
- 进入心流状态,忘记时间,保持极佳心态;
- 忍受一切艰难,正如尼采所言: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,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。”
玄奘发愿西行取经,普度众生,此愿支撑他十七年跋涉五万里。埃隆·马斯克发愿移民火星,此愿推动他持续突破技术与商业的边界。
如何发大愿?
发愿不是列出“我想要什么”的愿望清单,那是消费思维。真正的大愿,是找到“我为什么而活”的生命主轴,是主动为自己的人生立法,是用一个强大的、利他的、正向的引力源,来覆盖和扭转旧有业力的惯性牵引。
它需要你调动全部的生命力量和智慧。以下是发大愿的三个核心:
💡 由内而外——找到你“非做不可”的事
大愿不是外在的指标(我要赚1,000万),而是内在的召唤。问自己几个问题,穿透表象,直抵核心:
- “什么事,能让我充满激情,忘记时间的存在?” (这是你的天赋所在)
- “这个世界有什么问题,让我感到心痛和无法忍受,特别想去改变它?” (这是你的使命所在)
- “如果我的人生毫无限制,我最大的价值将体现在哪里?” (这是你的愿景所在)
例如:
- 不是发愿“我要做自媒体当网红”,而是 “我愿用我的内容,帮助一万个内向的人找到自信表达的力量。”
- 不是发愿“我要开一家赚钱的公司”,而是 “我愿打造一个平台,让优质农产品不再被埋没,让农人获得有尊严的收入。”
这个愿,必须让你自己一想到就热血沸腾,充满力量。它是你的“诗和远方”,能照亮前路的所有荆棘。
🤝 破我执利他——愿力的核心是“利他”
纯粹为自己发的愿,力量有限,容易在挫折中熄灭。因为它的根基是“小我”的得失。而当你发自内心地希望利益他人、解决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时,你的愿力就与一种更宏大、更无私的能量连接了。
利他是愿力最强大的放大器。 它意味着:
- 你的成功将成为更多人成功的因。 你的动力不再仅仅源于个人欲望,还来自于对他人福祉的责任。这份责任,会让你在想放弃时,多扛一会儿。
- 你会吸引同频的人。 一个利他的大愿,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,会自然吸引拥有同样价值观的伙伴、客户和资源,从而削弱旧有“业力”环境中负面人际的拉扯。
“回老家”案例的破局愿力: 他的愿不应是“我必须违抗父母”(对抗也是业力),而可以是 “我愿在大城市扎根成功,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,并未来有能力将父母接来享受更好的生活。” 这个愿,包含了自我实现、家族责任与孝心,其格局和力量远大于单纯的“我不想回去”。
🧘♀️ 知行合一——用行动为愿力“开光”
愿不发则已,一发必要用行动去供养。否则就是空想,甚至会产生“我发过愿了”的虚假满足感,反而成了新的业力。
- 将大愿分解为可执行的“小愿”(目标)。 “帮助一万个人”是大愿,而“本周完成一篇文章”就是今天可以行动的小愿。
- 每个选择,都问一句:“这个决定,是离我的愿更近了,还是更远了?” 用愿力作为决策的过滤器。当旧业力(比如想偷懒、朋友的否定)来袭时,这个过滤器能帮你保持清醒。
- 持续分享与连接。 大胆、真诚地向外界分享你的大愿。它不是炫耀,而是一种宣言和承诺。每一次分享,都是在强化你自己的信念,也是在宇宙中布下连接的种子。
最后,请记下这句话:
当你的愿力足够大,
你就能抵消掉那些业力,
让你的能力不断地发挥出来,
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不断有非常多的人愿意来帮助你。
愿屏幕前的你也有所启发,种下“愿力”的种子🍀,每天都有好心态!☀️